您的位置: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营销资讯

营销资讯指向:87%的策略认为人性化创意更关键,说人话就是:别再自嗨了!

市场与营销 发表于 2025-10-13 11:23:11 浏览 ( )
最近一份行业报告里有个数据挺扎眼:高达87%的营销策略认为,人性化创意比无休止的流量追逐更重要。这话听起来挺高大上,但说人话就是:消费者已经对你那些生硬的广告、尬吹的文案和没完没了的促销免疫了。他们想要的,是

最近一份行业报告里有个数据挺扎眼:高达87%的营销策略认为,人性化创意比无休止的流量追逐更重要。 这话听起来挺高大上,但说人话就是:消费者已经对你那些生硬的广告、尬吹的文案和没完没了的促销免疫了。他们想要的,是像一个真实、有趣、懂我的人一样跟我沟通。

为什么大家突然都醒悟了?因为过去的套路玩不转了。

1. 流量太贵,留量才是王道。

你花大价钱投流买来的点击,可能下一秒就关掉页面。但一个打动人心的创意,一个让你觉得“这品牌懂我”的瞬间,却能让人记住你,甚至主动分享。这就像交朋友,靠钱吸引来的都是酒肉朋友,靠真诚和共鸣吸引来的,才是能长期相处的真朋友。

2. AI时代,人性成了稀缺品。

现在ChatGPT一天能写一万篇文案,Midjourney能生成无数张精美图片。技术让内容生产门槛暴降,结果是信息海啸。当所有人都在用AI生成类似的东西时,那些带着“人味儿”——有情绪、有瑕疵、有独特视角——的内容,反而像砂砾中的珍珠,显得格外珍贵。

那么,问题来了:到底什么是“人性化创意”?它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能落在实处的具体动作。

动作一:把“用户”当成“一个人”,而不是“一堆数据”

我们太习惯于看用户画像:25-35岁,一线城市,月入1-2万……但这堆数据无法告诉我们,她今天为什么焦虑,他为什么开心。

反例: “尊享奢华,极致体验”——这种话冷冰冰,没有任何情绪。

正解: 去洞察具体的生活场景。比如,一个家居品牌不说“优质睡眠”,而说““装睡”的妈妈,只有孩子睡着后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”。这立刻就能戳中无数妈妈们的内心。这就是在跟一个具体的“人”对话。

动作二:说“人话”,而不是说“行话”

你的产品有再多黑科技,如果用消费者听不懂的方式讲出来,那就是自娱自乐。

反例: “采用全新负离子渗透技术……”(消费者:所以呢?)

正解: 把它翻译成用户能感知的利益点。“洗完头发,感觉发丝都在呼吸”(说明清爽、无残留);“这热水器,冬天关掉再打开,水温一点不‘哆嗦’”(说明恒温性能好)。用生活化的语言和比喻,让技术拥有温度。

动作三:展示“不完美”的真实

追求完美的品牌形象,反而让人觉得有距离感。敢于适当暴露“不完美”,甚至自嘲,能迅速拉近距离。

案例: 有的品牌会大方地展示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小麻烦,或者客服与用户之间那些有爱又搞笑的对话。这传递的信息是:“看,我们也是一个由活人组成的公司,我们会努力,也会有小失误,但我们真实可信。”

动作四:让创意服务于“共鸣”,而不是“曝光”

在策划一个创意前,先问自己一个问题:用户看完之后,是想“收藏”、“@自己的朋友”,还是只想快速划走?

能引发共鸣的创意,往往触及了某种普遍的社会情绪。比如,对“996”的无奈、对“精神内耗”的自嘲、对“回归生活本真”的渴望。你的品牌如果能成为这种情绪的代言人,用户自然会把你当成“自己人”。

别再把你有限的预算,全部扔进无限的流量黑洞里了。那87%的从业者已经意识到,在一个人人焦虑、信息过载的时代,最大的营销竞争力,不是技术,而是 “共情能力”。

回归到人性,就是用你的创意,去理解一个人的孤独,安抚一个人的焦虑,庆祝一个人的小确幸。当你的营销动作,能像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那样去沟通时,信任和生意,自然就来了。


微信关注

Copyright © 市场与营销 marketing-china.cn 版权所有